新闻中心

“民营商超第一股”步步高易主国资,供应商:还钱!|钛媒体深度

原标题 :“民营商超第一股”步步高易主国资,民营供应商 :还钱!商超|钛媒体深度

打开凤凰新闻 ,第股度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停牌一周 ,步步昔日民营连锁商超第一股步步高(002251.SZ)终于揭开白衣骑士面纱 。高易1月15日晚间 ,主国资供公司公告称 ,应商步步高集团与湘潭产投投资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和《表决权放弃协议》,还钱步步高的钛媒体深控制权将发生变更——湘潭产投将成为控股股东,湘潭市国资委成为实控人。民营受此消息影响 ,商超1月16日步步高复牌即收涨停板。第股度截至收盘 ,步步报7.33元/股 ,高易涨10.06% 。主国资供

但有分析人士告诉钛媒体APP,在连锁商超行业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即便国资入主 ,步步高前景仍难言乐观。钛媒体APP走访发现,国资高调入主的背后,步步高供应商、员工、消费者的维权行动仍在进行中。而摆在湘潭国资及步步高乃至连锁商超行业面前的,除了每况愈下的现金流外 ,更重要的是如何自我造血、有效转型的问题 。

经营不善易主湘潭国资

公告显示 ,1月11日 ,步步高集团与湘潭产投投资签署了股权转让和表决权放弃两份协议 ,步步高集团将所持步步高8639.04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以协议转让方式转让给湘潭产投投资,转让价款合计为5.18亿元,折合每股转让价钱为5.995元;同时,步步高集团将放弃其剩余所持上市公司全部2.16亿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4.99%)对应的表决权。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湘潭产投将成为步步高控股股东,湘潭市国资委将成为实控人。

步步高走到今天这一步,非常可惜  。谈到步步高易主 ,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向钛媒体APP表达了惋惜之情 。

回溯来看 ,步步高也曾辉煌 。2003年 ,步步高正式成立 ,2008年6月即登陆A股 。上市后,步步高继续扩店,经营规模水涨船高 。2019年公司营收达到巅峰时期的197.25亿元  ,相较于2008年的52.01亿元,11年时间规模翻了3.79倍 。

然而,快速扩店的同时 ,门店坪效却大幅下滑。数据显示 ,步步高门店总面积从2013年的180万平方米扩张至2021年的458万平方米,门店坪效则从2017年0.59万元持续下跌至2021年的0.43万元。

反观永辉超市,其门店数从2013年的288家扩张至2021年的1057家 ,总面积也从262.56万平米扩大至827.55万平米  ,但多年来其门店坪效均保持在每平米1.1万元-1.2万元 。

随着商超主业盈利能力下滑,步步高开头寻求转型 。2014年开头,公司曾发力线上销售 ,打造云猴大平台生态系统。但烧钱超10亿元也未能成功 ,2018年8月,随着子公司湖南云猴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被步步高吸收合并而注销,云猴项目全面告败。

就在转型电商的同时,步步高还热衷并购,2014年 、2017年分别以15.75亿元  、2.26亿元收购南城百货100%股权和梅西商业94%股权。同样的,两笔并购不仅没给公司经营带来正向影响,反而拖累业绩 ,最近两年净资产持续为负 。2021年 、2022H1 ,南城百货盈利-2244.62万元  、571.96万元;2021年 ,梅西商业亏损9144.24万元。

更为致命的是 ,步步高原实控人王填对商业地产迷之执着 。2008年-2017年的十年间,公司累计投入超41亿元投资房地产 。虽然在2017年前后已经意识到问题 ,但此后几年并未减少该项投资 ,反而押注更多 。粗略统计显示,2018年-2022H1 ,步步高累计投资近68亿元用于自建房地产。

商超主营下滑,转型失败,大举投资房地产策略失误……一系列的问题在疫情下被大幅放大 ,步步高举步维艰。2020年、2021年、2022年1-9月 ,公司营收连年下滑;归母净利润则在2021年亏损1.84亿元 ,2022年预亏13亿元-19.50亿元  。

(步步高上市以来业绩变动情况 ,来源:wind)

伴随业绩的下滑和亏损  ,步步高陷入流动性危机 ,这才有了白衣骑士湘潭国资的出手 。事实上,早在去年6月 ,湖南省 、长沙市两级国资就曾伸出援手,湖南兴湘集团、湖南麓谷发展集团意向性对步步高提供流动资金支持 。

对于此次湘潭国资入主,步步高相关负责人提供给钛媒体APP的一份资料显示  ,本次交易意在为公司引入具备国有资产及产业背景的控股股东 ,充分发挥上市公司与国有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和协同效应 ,以国有企业的产业资源背景为上市公司赋能 ,推进上市公司的战略性发展 。

但鲍跃忠对此持保留意可见 ,其告诉钛媒体APP :现在看国资出手后步步高到底会怎样很难讲  ,并不是说国资懂商超懂零售 ,他也就是短期给他解决一点儿注资的问题,但步步高未来的发展还是充满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以人人乐举例,在2019年被曲江国资收购以后,三年多亏损逾12亿元,经营问题仍然待解。

步步高,还钱 !

如是所言,国资入主不是注资就能解决问题的 。钛媒体APP注意到 ,随着公司战略大调整尤其是闭店潮的到来 ,步步高与供应商、前员工 、消费者多方之间的资金问题就亟待解决 。

时间拉回去年5月 ,步步高困境显现,彼时拖欠供应商货款抢刷消耗购物卡等消息甚嚣尘上。虽然当时公司回应破产等消息均为谣言 ,公司经营一切正常 ,但供应商讨债、消费者维权的新闻仍不时可见诸报端  。

同年12月 ,步步高直接宣布重大战略调整 :除购物中心和百货店外,自去年四季度开头,通过关停并转从四川市场全面退出 ,江西市场大幅收缩至新余 、萍乡 、宜春三地(临近湖南的城市);湖南、广西两省也同步关停并转低效亏损门店。这一策略也成为公司2022年业绩大幅预亏的主要缘故。

随着步步高多门店关停 ,供应商、员工 、消费者维权不断 ,到目前维权依然在进行之中 。

1月16日 ,钛媒体APP走访证实,步步高成都门店确实已经关停或转让予其他商超。以步步高超市(洗面桥街店)为例,该店早于2022年11月23日就因无法按时兑现供应商货款及房租而被暂停营业 ,目前新引入的超市正在装修之中 。

(成都步步高超市(洗面桥街店)闭店通知及新超市装修一瞥 ,钛媒体APP拍摄)

而在原步步高超市(川师店)/现为世纪华联(川师店)门口 ,钛媒体APP目击了供应商及员工举着步步高,还钱的标语正在维权 。现场有多位供应商告诉钛媒体APP,他们的维权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步步高欠供应商的货款在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不等 。根据维权供应商的说法,步步高累计欠200多家供应商2亿元左右的货款。同时  ,其中维权的还有部分前步步高员工 ,这些人主要是讨薪 。

钛媒体APP现场了解到,现在在该地址上营业的世纪华联于1月15日刚刚开业 。部分现场维权人士还声称  ,该门店仅仅是换了招牌,实际还是步步高的,很多员工也是原来步步高的员工。

(原成都步步高超市(川师店)门口维权情况 ,钛媒体APP拍摄)

值得一提的是,维权现场还有部分前来咨询步步高购物卡余额如何消费或者退款的市民 。

针对上述的供应商讨债 、前员工讨薪、购物卡咨询及具体的后续处理事宜,钛媒体APP联系步步高相关负责人求证,但其仅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

之后 ,钛媒体APP从世纪华联(川师店)工作人员处了解到 ,目前该超市为世纪华联从步步高处购买,独立运营 ,与此前的步步高完全无关联 。至于步步高购物卡后续的使用事宜,其也不清楚。

另外,定期报告显示,2021年、2022H1 ,步步高子公司四川步步高净资产分别为-3.87亿元 、-4.19亿元,营收11.07亿元 、4.56亿元 ,盈利-1.20亿元 、-3248.96万元。

不仅仅是步步高的寒冬

实际上 ,步步高如今的困局仅仅是连锁商超寒冬下的一个缩影  。放眼整个行业  ,日子艰难的比比皆是。

wind数据显示 ,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9月,SW超市行业11家企业中,包括步步高、中百集团 、新华都、人人乐 、创新新材(原华联综超)营收均连年下滑;2021年  、2022年1-9月 ,中百集团 、人人乐 、创新新材 、永辉超市连续亏损 。

以湖北本土商超中百集团为例,2020年 、2021年 、2022年1-9月,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31.29亿元、123.31亿元和92.11亿元 ,同比下降15.56%、6.08%和1.36%;归母净利润则为0.43亿元 、-0.22亿元和-1.16亿元  ,亏损进一步加深 。且在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公司抛出重磅闭店公告称,去年下半年公司共关闭5家长期亏损且扭亏无望的仓储大卖场。

针对目前的困境,中百集团刚刚完成高管大换血,且在三年内二度换帅 ,意图通过多种手段艰难求生 。

无独有偶,早在2019年就已卖身曲江国资的人人乐 ,依然还在亏损泥淖中挣扎 。2019年、2020年,人人乐通过变卖资产实现扭亏后 ,2021年、2022年1-9月又陷入亏损怪圈,亏损额高达8.57亿元和4.16亿元 。而在此间 ,人人乐加快关店节奏,仅2021年就一口气闭店37家。截至2022H1 ,全国门店数仅剩116家 ,较2020年底的149家骤减28% 。

当然 ,人人乐也曾为转型努力过,但无论是推出定位高端超市业态的Le super 、定位社区生活超市的Le life以及社区生鲜超市的Le fresh ,还是曲江国资入主后加码自主供应链建设、新零售 、布局仓储会员店等 ,均收效甚微。

不止国产连锁商超品牌艰难 ,外来的家乐福 、沃尔玛等也未能幸免 。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家乐福 ,2010年门店达到249家 ,但此后便陷入频繁的关店潮中。直至2019年,苏宁易购收购家乐福中国业务80%股权,欲以电商赋能,然现实十分骨感。苏宁易购年报显示 ,2019年-2021年 ,家乐福中国分别亏损3.04 亿元  、7.95 亿元  、33.37 亿元  。2022年前9个月 ,家乐福闭店54家 ,相较2021年底的205家锐减26%。

实际上连锁商超行业自2012年开头就走下坡路了 ,从增速下滑到负增长 、亏损 、严重亏损,企业几乎都是这样一种趋向 。仅仅是疫情对商超造成了进一步的影响  。鲍跃忠分析指出 ,连锁商超出现行业性亏损的问题关键在两点 :一是线上渠道迁移 ,2022年1-11月中国实物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线上零售额占比已经达到27.1%,且未来这一数据还会进一步增长;二是现在渠道多元,店越来越多、各种新零售形式越来越多,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导致很多超市的传统竞争优势特别是商品优势越来越不突出 ,传统商超被其他的零售形式替代。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直观显示行业下行,2021年中国超市TOP100销售规模9076亿元 ,比2020年下降2.6%;客流量和客单价整体呈下降态势 ,同店可比销售减少 ,库存周转天数延长 。

时间来到2023年 ,步步高对行业环境改善较为乐观。上述提到的资料显示,目前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调整,从国家到地方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我国居民消费快速恢复 ,经济的复苏预期持续增强 。

但在鲍跃忠看来 ,目前并不存在所谓的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商超迎来转机的概念  ,2023年再往后,恐怕商超还是会这样继续恶化 。因此其建议 ,要想在中国做零售 、做好超市,必须要在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更系统 、更完整的转型思考,包括从创新商品力,打造新的商品优势;转型全渠道零售;积极打造新的物流能力;打造新的顾客运营能力;打造新的数字化能力等五大方面进行努力。

上一篇:申城气候:今日多云到阴,气温坐上滑梯,最高仅11℃ 下一篇:包邮 大象汽车车贴 国家地理 发现频道 探索越野者 SUV个性车贴纸

Copyright © 2023 30个真人交往技巧图片-今日头条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